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翁心童

百草三味鍋 × 鹽禁挑食

已更新:2019年5月23日

百草三味鍋物 × 鹽禁挑食


文字 | 翁心童 攝影 | 郭士賢

 

  於臺北市中山區開幕的「百草三味」,是間主打有機葉菜吃到飽的鍋物餐廳,他們與位於新竹市近郊為推動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並協助都市原住民問題而建立千甲聚落CSA的陳建泰合作。


  同時,亦於新竹縣新埔鎮另覓耕地,以樸門農法耕種,生產有機葉菜,不僅活化閒置土地,也嘗試有機栽種與餐廳結合的經營模式。

 
人物小檔案

  劉兆雄,新竹縣新埔鎮人,早年便從事有機葉菜栽植、批發,成立「丰汎自然農園農場」,為臺灣早期進 行有機種植的先驅。


  在新竹市學府路經營「百草三味鍋物」多年,深受當地關心有機議題、自然養生的顧 客群喜愛,而獲得《天下》雜誌、非凡電視臺等媒體訪問。近期已在臺北市民生東路三段,提供耳目一新 的「百草三味鍋物」,讓與土地疏離的臺北人也能有機會一嚐食物的原味。


  陳建泰,臺中大肚人,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原是工研院研究員的他,一直有回家耕田的想法,後來 工研院成立「社會公益委員會」,提出將科技融入公益,進行「公益千甲聚落社區協力農業計畫」,嘗試透過農場,協助原住民自食其力,廣受各界媒體關注、訪問,紀錄片《千甲》便是敘述這段故事。


  陳建泰 更被《遠見》雜誌譽為平民英雄,科技農夫,其目前於新埔鎮進行「百草菜田」的耕種,並與「百草三味」 結合,形成新的產銷模式。


餐廳經營者劉兆雄、鄧慧恩與位於新竹市近郊為推動社區協力農業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 並協助都市原住民問題而建立千甲聚落 CSA 的陳建泰、劉美玲合作,「共同推廣「鹽禁挑食」健康新概念。

  我們特別專訪「百草三味」的負責人劉兆雄及千甲聚落CSA的陳建泰、劉美玲,一起談談經營「百草三味」及從事有機農業的心路歷程。


問:店名「百草三味」有什麼典故或命名的用意嗎?


劉:店名的靈感是取自魯迅的作品篇名 〈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很嚮往生活裡有農村與閱讀結合的美好氛圍。另外,「百」跟「三」都有多數的意思,想表達出多種類有機葉菜及多樣食物原味的餐廳特色。


問:「百草三味」的理念與原則?


劉:「鹽禁挑食,不時不食。」是我們在經營餐廳及從事有機農業所信奉的基本原則。旨於調味盡量不放鹽,讓飲食盡量貼近食物的原味;另一方面也希望顧客可以意識到,自己刻意挑選要吃的蔬菜,就會排擠當季蔬菜而改變小農的耕種模式,如:噴灑農藥、化肥、改變耕種季節、開發山坡地等, 如此對農民、環境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不迎合顧客的喜好,對經營餐廳是很大的壓力。但我們相信,只有我們把餐廳不僅視為飲食、營業場所,而是教育場所,慢慢把這些理念推廣出去,才能支持在背後辛苦耕作的小農,讓餐廳與農場的理念結合。


問:當初經營「百草三味」的契機是什 麼?


劉:我原本從商,1997年回家鄉新竹開始做有機農,從事有機葉菜批發。當時擁有21公頃的土地,全部蓋溫室栽種,曾經風光一時,但結果卻是徹底失敗,祖產土地全數變賣償債。經過這次失敗,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繼續把有機理念走下去?經過十年的摸索,我意識到,唯有餐廳與農場做連結,縮短食物里程,將農場裡生長的野菜植物多方蒐集,讓顧客在消費端可以嚐到當季土地的滋味,才能幫助小農,形成有機食物在店頭販售之外的產銷模式。所以在新竹開設百草三味。


「百草三味」餐廳內部裝潢風格明亮簡潔,用餐環境舒適自在。

當時在《天下》雜誌閱讀到陳建泰的報導,發現他的理念與我不謀而合,便邀請他到新竹新埔,也就是我的故鄉,以樸門農法耕種親人閒置的農地,命名為「百草菜田」, 我也決定北上臺北開設新據點,讓臺北的朋友也能理解我們的理念,並開設臺北的「百草三味」鍋物餐廳。


問:請陳建泰談談,關於自己推動CSA時的心路歷程?


陳:我在新竹千甲里進行的為CSA「社區協力農業」。簡單來說,就是「食物生產者+消費者 +周邊社區成員的經濟支持=社區支持型農業和有機生活的可能」。在這個支持關係裡,成員負責支持農場,農場則負責餵養成員,共同分擔農業的天災風險和收成結果,正因為這樣的理念相互支持,進而造就無限可能性的農業。


此概念於60年代就被提出來,於歐、美、日各國實行多年,他們主要關心的是食物安全和農業土地的都市化問題。我在千甲實行這樣的模式,與劉美玲合作,事實上除了我喜愛農村生活,也是為了協助在都市適應不良的原住民,讓他們能在從事工作、尋求溫飽之外,能有其他可能性。


問:請問「百草菜田」裡的耕作特色是什麼?


陳:樸門農法(Permaculture)是由permanent(永恆的)及agriculture(農業)兩字組合而成,意思即是永續農業。其有三 大核心精神:照顧地球、人類及分享多餘。仿效大自然的運作模式設計農園,保持人類與自然的平衡,並運用日常剩餘時間、金錢和物資來友善土地、照顧人類身心。


當劉兆雄邀請我到新埔經營農場,我們就決定不以大型機具進駐。事實上那片地已經類似原始林,但我們不以節省時間的方式開墾,反而是仔細辨識要保留的樹木、整理竹林,堆置菜構來種植蔬菜。最近,我們針對「百草菜田」缺乏自然水源(所以又被稱 為「旱坑里」)的環境特色,預計引進工研院的「風光發電互補系統」,設計一套可以利用自然水循環的方式以收集自然水源,不要抽地下水或利用自來水,讓人工智慧和自然環境結合,這就是新式的農業,面對問題, 我們想方式來解決。


問:請談談「百草三味」的餐點特色?


劉:「多吃菜、少吃肉」的健康、養生飲食觀念是我們一直想推廣給顧客的理念,所以鍋物必備的健康手創品皆由自家手工製作,試著讓顧客的舌頭自己體會什麼是食物的原味。


以蔬果沙拉來說,我們準備含有啤酒酵母的八寶粉、低溫烘焙的綜合堅果,及亞麻仁油等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讓客人自行添加, 顧客亦可搭配我們自調的沙拉醬,包含最受歡迎的豆漿優格醬、洋蔥油醋汁等,既享受亦無負擔。

「百草三味」自行調製的豆漿優格醬完全手工製作, 不使用人工添加物,深受顧客好評,不只美味亦養生。

湯頭則採用法式吊湯技術,使用當季新鮮蔬果、肉類熬煮而成。最初,常有客人向我反應「是不是忘了加鹽巴?」但我們相信食物就該是食物本身的味道,不加調味料的湯頭滋味,需要時間和食材加乘才能形成。期待亦需要顧客理解我們的用心,不希望在食用涮青菜時,讓大家吃進過多的鈉。畢竟,口腹之欲所要的常常非身體所需。


此外,我們也提倡健康的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澱粉,最後才是肉類,把肉當調味品,慢慢吃。我們的有機葉菜是無限供應的,也因為我們只供應當季蔬菜,所以每次來都可以品嚐到不同的有機葉菜。最特別的是我們提供市面上鮮少見到的菜類,像是:魚腥草、咸豐草、長梗滿天星、土人參等,讓顧客每次用餐都能更認識這片土地的植物!


問:「百草三味」目前的主要客群?


劉:客群以35至55歲,注重養生的女性與家庭為主,也常有外國朋友前來嘗鮮。我們顧客很多都是吃過再帶朋友來吃,更有人以來「百草三味」用餐當成是向身體「贖罪」的一種儀式。


問:「百草三味」和「百草菜田」未來有哪些計畫?


劉:希望能一年開一間「百草三味」,在臺灣各地推廣「鹽禁挑食,不時不食」有機健康飲食的概念。並將「百草三味」與「百草菜田」結合的產銷模式,即「有機耕作」與「健康飲食」的經營模式複製出去,扶助更多小農以樸門農法的方式生產有機蔬菜,關心地球的環境、關照人們的健康!

26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