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鄭季顓

產業趨勢與設計思潮

已更新:2021年1月25日

作者:朱魯青(Lu-Ching Chu)|編輯:Jack Cheng


產業的趨勢及產業設計的思潮,主宰了人類近代的生活習慣及消費市場與經濟的趨勢,我們來看看產業設計在大方向下,由產業革命到科技革命及資訊革命至2030年的展望,產業設計思考的脈絡與省思未來商品、產業發展的方向。



國內產業設計的發展及推動,仍然多普遍拘限於「應用美術」、「造型美術」、「工藝美術」的窘象。甚至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仍狹意的稱為「文化創意」、「美勞經濟」、「工藝經濟」,然則實際上對經濟貢獻不大。


我將產業設計在先進的國際間,設計思考的脈絡,簡單陳述於後,提供關心國家經濟進展及熱心產業設計、創新價值的朋友們參考與指教。



第一次產業革命(1760年至1840年):又稱工業革命、機器時代;以工業技能大規模、規則的機械模式來生產物品,取代人們手工及動物勞力、風力、水力的產品製作,原本工匠的手工藝形態的製作產品,過分裝飾與不易量產的時代結束、遭到淘汰。


這個時期,產業設計強調產品造型的「形隨機能而生」(Form Follow Function)設計風格多以簡約明確容易大量生產。


第二次產業革命(1870年至1914年):又稱科技革命,乃工業經濟走向電力、機電、合金、化學品等新材料與石油能源世紀。此時產品的構成變為複雜,追求多功能技術組件以符合多元消費者使用。因應其在應用的需求上,產品設計產生了處理多元素與多因素、多功能構成「系統性設計方法」:「形隨功能需求而生」(Form Follo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例如,一輛汽車的設計,必須考慮到駕駛人與乘客、銷售環節、售後服務,以及其使用過程中的交通環境,甚至於保養修護作業中的檢驗項目、維修工廠等設備與場合的需求,絕非單純追求造型美學議題,務必於複雜中求用取同。


第三次產業革命(1946年至2000年):又稱數位化革命、資訊革命,電腦資訊科技時代,由於晶體及數位元件的微型化,生產自動化、工時減少更具效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產品構成單元及其組成已變為「無形可隨」,產業產品的設計逐演譯成追求形而上之道的語意學(Semantic),「形隨表達內涵的語意而生」(Form Follow Expression)。


第四次產業革命(2016年至2030年):又稱潛在的未來。我們今日已經邁進了數位快速運算(量子電腦、人工智能、奈米科技、雲運算、大數據、3D列印、全自動駕駛汽車)及高速傳輸(5G、GPS、互聯、物聯),虛擬、實體整合的科技4.0世代。


著眼於產業與產品、商業與用品的產業設計的思考,更需要以人類的集體智慧來集思廣益,以產業設計的觀點來設計出對人類在地球的生活與生存的需求。以「互聯、共創、共享、分享」為宗旨,而成為以人為中心,解決產品(有形)與服務系統(無形),「虛實整合」的「使用者情境體驗導向,跨領域協同合作創新」的產業設計思考模式。



根據聯合國在2016年訂定,2030年為人類與地球上的生物,人類與地球環境,在設計發展上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在全球已開發國家的產業設計與設計思考的應用與推動上,已從產品的創新,經由服務的創新(除產業外包及醫療、教育及政府對民間的服務),擴及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


現今創新產業設計思考的應用上,如何結合上述方向的議題及跨領域或團體,以應用產業設計思考,能洞悉社會經濟影響下,宏觀趨勢面貌(Scenery),及以人為導向微觀的需求情境(Scenario),以創新設計思維,協力達成。已經不是傳統產業設計在應用美學的「造型設計」(Styling),所能獨力達成。


政府、企業、產業設計師都得認真思考、研究,如何領導行政、產業,及產業設計創新出趨勢產品、商品,創造經濟趨勢。


朱魯青的自塑像,腰桿挺拔地坐在象徵人生劇場的導演椅上,虛懷若谷且兢兢業業。

附記:

朱魯青(Lu-Ching Chu)1947年出生於中國青島市,為1965年台藝大甄選出12位的第一批,以德國巴浩斯工業設計思想『產業設計』實驗班的大學生,朱魯青是當時唯一的一位主修「鐘錶設計」的學生。


這段經歷,訓練出朱魯青的精密思考及微觀技術,由於其產業設計的背景,對朱魯青往後的景觀設計及藝術創作,影響鉅大。


朱魯青17歲年少時的包裝設計作品。

在20歲時,朱魯青曾有機會前往瑞士研修鐘錶設計碩士,因家境清寒無法成行。而後因緣聚會,1973年前往日本改研習造園景觀及遊樂園設計,1979年前往美國研究景觀設計及景觀藝術,成為華人首位傑出的景觀藝術家。


1982年起在各大學教授景觀藝術、品牌實務課程,1988創辦嶺東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獲獎無數達事業高峰之時,1996年以『歸零』的心態前往澳洲遊學,之後遊歷於歐洲、英國、美國,自許為全球公民,研究多元化的藝術創新與藝術哲學,並且專注在「油畫與雕塑」純粹的藝術創作,隨後在台中文創大道(草悟道)的中心點,擁有一座私人美術館。


明道中學校門設計案,是朱魯青的重要的職涯里程碑。

11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