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骨髓裡就是空軍

作家相片: 翁心童翁心童

骨髓裡就是空軍


藍天英姿的雷虎特技小組


文字 | 翁心童 資料提供 |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每當雙十國慶或重大節日,總能看見雷虎特技小組翱翔於天際的英姿,在地面觀看的人們每每為雷虎小組驚險刺激的高難度特技動作捏一把冷汗。每一次的表演,雷虎組員展現的不只是飛行技巧,更傳承了空軍的筧橋精神。

雷虎特技小組翱翔天際的英姿。
雷虎的誕生原因 想比外國人強
1959年4月15日雷虎小組成員於表演後合影。(攝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奈里斯基地)

  雷虎小組的誕生說來相當有趣,是源自一個 「想比外國人強」的念頭。民國41年,一群優秀的飛行員被派至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威廉斯空軍基地受訓,看到美國「雷鳥飛行特技小組」的精彩演出,深受震撼,回國後便開始籌組自己的特技小組,並於民國43年空軍節正式成立,為當時全球第二支飛行特技小組。組員由當時空軍第一聯隊(即現今臺南空軍基地)的飛行員組成,個個具備精湛的飛行技巧,是菁英中的菁英。他們除須培養高超飛行戰技,還要有臨危不亂、膽大心細與團結合作的精神。


  此外,我國特技小組與國外純表演性質的飛行表演隊不同,組員除肩負特技表演外,尚須擔任戰備及演訓任務。因此,也唯有最優秀的飛行員方可勝任。

雷霆萬鈞 威猛如虎
雷虎小組表演時,民眾往往只看見高超的飛行技巧, 卻難以一窺飛行員的廬山真面目。即使下了飛機, 雷虎小組組員仍然英姿煥發、帥氣逼人 !

  民國43年12月,特技小組應菲律賓之邀,參加第7屆航空週表演飛行特技,精彩絕倫,令國 內外人士嘆為觀止,斐聲異國,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導。返國後,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讚譽特技小組在菲之卓越表現,使國家及空軍獲得至高的榮譽,遂於民國45年11月正式命名為「雷虎特技小組」。


  「雷虎」具有「雷霆萬鈞、威猛如虎」之深遠意義。不僅代表我特技小組的戰鬥精神,更符合雷虎小組的表演特性──驚險、刺激、豪邁、果敢。

我怕空軍被別人看不起

  民國46年,羅化平領隊從第一聯隊挑選11位飛行員,飛機的機數由4機、6機、9機,增至12機,隊形的變換排列超乎想像,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羅化平領隊曾表示:「別人4機編組,我們就飛6機; 別人練到9機,我們就拚12機!我當然也怕,但我更怕空軍被別人看不起!」他回憶。組員都知道危險,但沒人放棄,因為成員都想向全世界證明「別人能,我們更能!」正因為雷虎組員這般堅定的意志與熱血,為中華民國空軍飛出了國際地位。

超帥AT-3 全部MIT

  「雷虎特技小組」曾使用F-84G雷霆機、F-86F軍刀機、F-5A自由鬥士機及F-5E老虎二型機,民國78年改由國產自製之AT-3噴射教練機擔任飛行表演機種至今。

每當國內有重要比賽或慶典時, 雷虎小組常受邀「衝場」,為活動增添不少可看性。

  民國70年代前,國內的高級教練機只有T-33一型。有鑑於其服役已久,性能逐漸不符需求,航發中心決定自製發展新式高級教練機。民國64年 與美國諾斯洛普(Northrop)公司合作,雙方在民 國65年正式展開新型教練機的初步合作設計,AT-3的誕生自此開始。不料在十個月後,美國政府否決此軍機設計合作計劃案,合作關係被迫中止。


  因此,航發中心便決定自行研發生產AT-3型機。 藉由當初與美方共同合作開發的經驗,加上航發中心人員的努力,第一架原型XAT-3正式於民國69年出廠,同年完成試飛,象徵國內的航空工業又往前邁出一大步!

飛行是一種挑戰 亦是一種藝術

  時至今日,「雷虎特技小組」成立已逾一甲子,許多初期成員早已白髮蒼蒼,但在一代代不斷更替的雷虎成員身上,唯一不變的是不斷挑戰自我及犧牲奉獻的空軍筧橋精神。此種情操更可在月前殉職的雷虎6號機飛行員──莊倍源上校身上看見,他為避免失控的飛機衝撞人口稠密區,造成重大傷亡,直到最後一刻都努力操控著方向,錯失寶貴的跳傘逃生機會。


  種種危險與挑戰都無法動搖雷虎飛行員的信念。對雷虎特技小組而言,飛行不只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藝術,他們將繼續以「藍天舞者」的英姿翱翔於天際,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24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標誌與標準字組合規範-01白字-01.png

地址 | 403台中市西區忠誠街22號

No. 22, Zhongcheng St., West Dist., Taichung City 403, Taiwan (R.O.C.)

電話 | 0986-211-256

統編 | 8244 5190

​© 2021 點子故事工坊

  • Facebook Social Icon
  • YouTube Social  Icon
  • LINE LOGO
bottom of page